一周AI大事盘点:德国加大AI支持力度,谷歌婴儿AI监控专利获批
- +1 你赞过了
过去的一周,AI领域都有哪些新鲜事?AI应用范围又新增了哪些领域?行业大咖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今天就带你盘点过去一周(9月2日至9月8日)AI领域发生的热门事件:
德国加大人工智能研究资金支持力度
9月4日消息,日前,德国联邦教研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为进一步加强德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联邦政府计划在2022年之前为德国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提供1.28亿欧元资金支持,比原计划数额翻了一倍。据了解,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目前全球领域最大的非盈利科研机构,与分别位于柏林、慕尼黑、蒂宾根等地的6所人工智能竞争力中心共同形成了德国的人工智能研究网络。
速评:德国政界对发展人工智能十分重视,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占得先机,德国在2018年7月通过了题为《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的文件,希望通过实施这一纲要性文件,将该国对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到全球领先水平。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德国和欧洲未来必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区位优势,认为这将事关德国未来繁荣。
教育部科技司:校园推广人脸识别要谨慎
9月5日消息,近日,某大学在部分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自动签到签退,还能识别学生发呆、玩手机、打瞌睡等行为。针对生物识别技术在校园开始应用的现象,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指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教育部已经在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到个人生物信息的。
速评:刷脸支付、刷脸进站、刷脸签到,人脸识别技术正走进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指纹相比,人脸是一个具有弱隐私性的生物特征,因此,这一技术对于公民隐私保护造成的威胁性需要得到重视。另外,人脸图像如果没有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就会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
科技部: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人工智能试验区
9月5日消息,科技部日前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指引》还列举四大重点任务:1、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2、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3、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新方法、新手段;4、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条件支撑。
速评: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文件,布局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牛津大学开发新工具:提前至少5年预测心脏病发作风险
9月6日消息,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工具,可在心脏病发作前至少五年就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属于这类疾病的高风险人群。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血管扫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开发出的一种全新生物标记物,能够识别出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周围间隙出现的异常,可预示未来心脏病发作的迹象。团队在一千五百余名志愿者身上测试了这项新技术,反馈结果良好。
速评:心脏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然而,约有20%的心脏病患者在发作前有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这个时期常常不引人注意,以至于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牛津大学最新研发的新工具能够发现患者血管周围的异常,这在早期心脏病风险检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可帮助患者尽早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谷歌婴儿AI监控专利获批:可追踪眼球
9月8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谷歌日前获批了一项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婴儿监控设备。这款设备除了可以监控婴儿的活动轨迹,还可以在发现异常情况之后通过已连接的Wi-Fi网络提醒家长或护理人员。在专利描述中,谷歌详细介绍了能够追踪婴儿眼球的技术,不仅能够检测到婴儿的活动和音频,而且能够智能判断婴儿的动作以及自主判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监控婴儿。
速评:这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些父母就可以在安心工作的同时,还能够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可以想象,这将是一款产品受欢迎的产品。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