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终端芯片 抢主流市场考验创新能力
- +1 你赞过了
WCDMA芯片研发成功使华为逐渐“去高通化”,并将在未来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而失意摩托罗拉竞购战却让华为的北美征程再次放缓。在这样喜忧参半的现实面前,华为惟有继续创新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最新消息称,近日,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公司WCDMA手机芯片研发取得突破,预计年内可以出货。一位海思半导体内部人士表示,“海思的WCDMA手机芯片出来后,将首先供应华为的部分WCDMA机型。”这意味着,华为将不再完全依赖高通芯片。
然而,在自主研发获得突破的同时,华为在北美市场却遭遇了不小的挫折:竞争对手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12亿美元成功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资产。这对觊觎北美市场良久的华为而言,不得不说是一次打击。
收购案的失败、终端芯片自主研发的成功让华为忧喜参半。面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现实,华为惟有选择更加发奋,才能凭借创新赢得更多机会。
自主创新“去高通化”
数据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但优秀的业绩难以掩饰其自主创新的不足,国外厂商诺基亚、高通、爱立信等等在WCDMA上占据了大部分专利,而华为仅占到7%;通过高通授权,华为自己生产的WCDMA芯片仍要向高通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生产成本受上游影响过大。
其实,高通与华为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华为是高通WCDMA芯片中国市场的最大客户,在高通的支持下,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的WCDMA数据卡厂商;高通则凭借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但一直以来,掌握核心技术的高通公司让华为存在着一种忧虑,即高通基本上是华为相关产品WCDMA和CDMA芯片的独家供应商。来自isuppli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市场上WCDMA数据卡出货量约5000万,其中华为一家的出货量就超过3000万。由此可以认为,在某种意义上高通公司决定着华为产品的生产成本。
一直以来,华为大部分营收主要来自于“半成品加工”的销售,在全球电信设备产业链中做着最底层的“工作”,为改变窘境其一直不断地追求着。此次WCDMA芯片研发成功使华为逐渐 “去高通化”,并将在未来市场赢得更多话语权。也就是说,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旗下海思半导体公司研发成功WCDMA手机芯片并形成量产,华为的自主研发之路终于向前迈进一大步,获得了新的WCDMA芯片供应渠道,对高通的“恐惧”心里也开始缓解。
华为失意摩托罗拉竞购战
一方面是自主研发取得突破后的兴奋,一方面却是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资产失败后的苦恼,近期的华为经历着悲喜的落差。
应该说,收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资产是华为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一步。从现身世界500强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终端设备提供商,华为不断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但在业内的大兼并中,华为屡遭失败,使其与竞争对手缩小的差距又陡然拉大,华为的雄心壮志再次搁浅。
从现状来看,爱立信通过收购北电,巩固了在韩国领先的市场份额;而诺西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的无线网络资产将成为日本第一大、北美第三大外资无线设备供应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华为要面临的将是更大的挑战。
据业内人士透露,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目前在北美地区拥有6%的市场份额,而收购完成后,其市场份额将提升至14%,从而成为北美第三大无线网络供应商。一个收购案瞬间就使市场份额提高了8个百分点。面对如此高效益的收购,华为的失利令人惋惜。
其实这场收购案的失利,仅是华为开拓北美市场艰难境遇的一角。此前,华为曾希望通过收购3Com进入北美市场,也曾参与竞购北电,但都没有成功,再次失利使华为理想的收购目标几近消失,华为的北美征程再次放缓。
抢占主流市场,“利剑”还需深磨
华为是全球通信产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中国力量”,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使其已上升为全球排名第二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但全球主流通信市场几乎被跨国通信企业占据,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等门槛都很高,一旦出现竞争对手,这些跨国通信巨头将会倾其全力打击。相比竞争对手的现有技术能力,华为还有所欠缺,走向主流市场自然困难重重。
作为民族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华为势不可挡,但其在全球主流市场的真正影响力还需扩大。在2010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大会上,华为电信系统部网络技术服务部副部长郭兵表示,全球前50强运营商中有45家与华为是合作伙伴,全世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使用由华为提供设备的通信网络,华为产品的渗透率已初具规模。然而,面对产品渗透的巨大规模与影响力不足的失调,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第二名的位置上显得很尴尬。
迈向主流市场是华为一直追求的战略高地,华为上下也充分为此布局,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可以说从不计较“本钱”。2009年华为全球研发费用达人民币133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7.4%,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共设立了17个研究所,在研发费用投入上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此外,华为43%的员工参与着企业研发工作,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连续6年蝉联国内第一,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未来的华为来说无疑会拥有更多的竞争砝码。但这些远远不够,因为竞争对手也在前进。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