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腾讯领投知乎C轮融资 用户直言还好是腾讯
- +1 你赞过了
【天极网网络频道】近日,问答平台知乎获得腾讯领投的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3到4亿美元的消息,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知乎用户同样在站内展开热议。许多投资金融领域用户表示,腾讯都是更好的选择,更有用户直言“还好是腾讯”。 截至目前,知乎官方依旧没有回复。
以下引用自知乎用户沈一冰在 腾讯领投知乎 C 轮融资的事情是否属实?专业人士如何理解其中的原因?下的回答。
“还好是腾讯。”虽然在预料之中,但我和很多朋友也都松了一口气。知乎受到巨头的重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BAT三家中,也就T我还最看得惯一些,那么为什么知乎选的是腾讯呢?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圈子很有趣,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在合并达到垄断前都有2-3家较强的企业,比如滴滴快的,携程去哪,大众美团之类的。但是知乎是一个例外,没有一个能与之相当,甚至说连一个对标都没有。唯一联系得上的是知乎最早模仿的美国问答社区Quora,但是这个老师也和知乎产生了不断增大的差异。
我觉得主要原因也许在于,知乎所经营的事业是“知识的管理”。知乎像是一个喧闹、多元化、动态的广场。用户在广场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他感兴趣的知识。这些获得知识的讨论过程会永久性的留在这个广场上,后来者可以听到前行者留下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判断。我认为知乎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有一套迄今为止中文互联网产业中最为成功的优质内容过滤和发现机制。尽管这套机制仍然有各种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文互联网在坐的其他各位,在内容过滤机制上都是垃圾。
这也是为什么我完全不相信知乎会被百度所收购的原因,百度的所作所为与知乎的宗旨或者说价值观是完全相反的,百度产品的中心思路是提供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并在用户寻找有用信息的过程中加以最大化的干扰,以加入符合其利益的内容。
从另一个角度讲,与阿里系的合作也是不太可能的,首先阿里系已经有微博了。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阿里系更像是一个金融集团,而基于我的知识互换的假设,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价值是不同的,因此知识的货币化非常困难,对一个金融公司来说,无法货币化或者产品化的资产没有变为现实利益的方式。
腾讯的产品大多基于“人际关系”,也有足够的需求来获取知识管理的业务,也具备足够的战略纵深来回收知乎这样没有收入,每年大幅现金流出带来的正外部效应。至于回收的方式,我认为还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主要充当着信息通道的功能,公众号编辑四处摘抄以后编辑加工,推送给订阅者。而这些优质内容的源头,往往来自于知乎。在战略投资知乎这个内容的产生高地之后,我认为不排除今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渠道与知乎的优质内容产品进行深度对接的可能性,最后腾讯体系外的社交媒体在获取内容的渠道上将不得不受制于腾讯,从而进一步强化腾讯社交和信息平台的霸主地位。
对知乎来说,多年的运营已经积累了大量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知识,如何进一步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是知乎面临的最大挑战。我觉得一方面是知识的分类和归集,另一方面是抑制提供噪音的用户、吸引提供优质内容的用户,还需要足够的法律保护机制来维护用户的知识分享热情。
至于前者,目前知乎很多话题下的知识已经较为集中,如果集中阅读是可以获得一定连贯的知识的。这需要一个知识检索和管理系统,对它们进行归类和汇总;从后者来看,同样需要适当的自动化机制,有时还需要人的力量去提高信噪比。如果将腾讯的大量社交用户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机制导入,参与到内容的评价和筛选工作中来的话,也许可以更快更好地建立更为强大的内容筛选机制。
同时,知乎还需要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在这一点上,知乎没有足够的资源与体量相当的其他公司周旋。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例如微博此前不闻不问的“知乎大X”系列等,在今后可能面临腾讯和知乎的联合版权保卫战。
最后,对知乎的用户,尤其是内容输出者来说,知乎是一个筛选“人”的地方。通过为文的过程,一个人的见识、谈吐、趣味,甚至政治立场都会体现无疑,通过知乎交到的朋友比线下结识更为牢靠。从全局来看,通过知乎促成的高质量人际关系也会继续维系着优秀内容输出者互相鼓励、互相批评、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也在加强对这个社区的粘性。
综上,腾讯和知乎具备战略上的互补性,是三巨头中最应该投,也是知乎最可能接受的。恭喜知乎,祝愿知乎在中文互联网内容制高点的道路上独孤求败。
最新资讯
热门视频
新品评测